據(jù)勞氏日報評論稱,2013年年初市場的重要變化之一是大型散貨船訂單的增加,包括John Fredriksen正和STX大連船廠及上海外高橋船廠協(xié)商最少訂造8艘好望角型散貨船,還有消息稱,F(xiàn)redriksen從韓國現(xiàn)代重工購入了2艘原來由臺灣TMT訂造的卡姆薩爾型散貨船,分析師認為,這些船舶將加入Golden Ocean的船隊。
勞氏日報1月8日報道,臺灣慧洋海運和裕民航運正計劃訂造小靈便型、巴拿馬型和超巴拿馬型散貨船,或購入轉(zhuǎn)售船。這些訂單背后的理由非常簡單,就是利用現(xiàn)金優(yōu)勢在市場低點買船。
目前最樂觀的估計是2014年散貨船市場將恢復,但德國交通信貸銀行(DVB)在年度散貨船市場評估中警告:“現(xiàn)代高能效船舶訂單增加將加重運力過剩,拖長散貨船市場低迷期。”
盡管如此,先在價格回升前訂造高能效船,并在市場條件較為困難的情況下經(jīng)營被認為是有先見之明的策略。高能效船在獲得租約方面具有優(yōu)勢,因此假設這些船能賺錢是合理的,而其他船東則將虧損。勞氏日報最后評論道:“這樣的策略是‘聰明的’,但不‘仁慈’。” |